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各区动态

“2023年度科技成果直通车(江苏站·南京专场)暨2023年江苏省专利(成果)拍卖季生物医药产业专场”在鼓楼区成功举办
责任编辑:鼓楼区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3-11-01 18:2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2023年度科技成果直通车(江苏站·南京专场)暨2023年江苏省专利(成果)拍卖季生物医药产业专场”活动在鼓楼区成功举办。活动以“科技领创 健康未来”为主题,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中共江苏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共同主办,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江苏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江苏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南京市科学技术局、鼓楼区人民政府、在宁部分高校、三甲医院、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转化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承办、协办。

活动从科技成果供给侧发力,建立了政府、高校院所、企业、投资机构和服务机构“五方联动”的成果转化机制。省市政府领导、鼓楼区领导、中外院士专家、长三角学协会领导、各高校及医院专家、技术经理人代表、部分技术转移机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代表、生物医药企业代表、金融机构代表及省第十六批科技镇长团南京生物医药团团员代表、省、市、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媒体代表等约200人线下参会,重庆万州区的高校、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线上参会。

589项生物医药专利成果!抢滩科技转化“第一公里”

作为创新发展重要突破口,生物医药产业一直是江苏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苏省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深度探索业态升级路线,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实力已处于全国“第一线”。

深耕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沃土,作为“揭榜挂帅”技术转移品牌活动之一,2023年江苏省专利(成果)拍卖季生物医药产业南京专场,持续推进生物医药创新技术转移,通过大规模走访摸排,组织高校、三甲医院、龙头企业等专项对接活动39场,挖掘生物医药领域重点需求及成果,抢滩科技成果转化“第一公里”。目前,已发布生物医药领域专利(成果)589项,成果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京市转化医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起拍金额2.59亿元,已达成签约项目25项。

会上,鼓楼区副区长冯泉对鼓楼生物医药产业环境作推介,鼓楼经济发展实力雄厚,有得天独厚的生物医药产业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辖区内有南京大学等7所涉医院校、相关学科专业53个,院士和顶尖专家20余位,集中了全省近40%的高校医药科研实力。全区在统医疗机构超460家,其中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等三级医院12家,建成15个医联体协作专科。涌现出以巨鲨医疗、海纳医药、瀚星信息等为代表的一批行业龙头和新锐。未来,鼓楼将坚持高标准谋划、高效率推进,聚焦“1+2+3”产业体系,深耕驻区高校医院科研和临床资源,与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共建五台山生命健康中心,打造健康经济圈“康巷”。以“数字”技术赋能医药产业,以“服务”底座助力健康经济,进一步推动BT(生物技术)+IT(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打造最优创新生态,推动鼓楼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院士领衔打造国之重器引领南京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综合三甲医院、技术转移平台等丰富的资源禀赋,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动能强劲,临床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智库资源。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兼介入治疗中心主任、国际肿瘤介入多学科学会(ISMIO)创始主席、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CCI)会长、国家产教融合介入医学工程创新平台负责人、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转化中心顾问滕皋军院士做院士报告,主题《临床需求驱动、创建医工交叉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学科交叉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源泉,医工交叉产教融合,带来了从基础研究到转化研究、从临床治疗到卫生保健等各个领域发展的新可能。滕皋军院士领衔的“介入医学工程”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是江苏首个医工交叉国创平台,也是全国唯一的介入医学工程国创平台,将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有效缓解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低的困境,为我国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打造医疗器械国之重器,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疫病防控国家战略体系提供技术保障,为最终实现“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物质与技术保障。

成交金额最高5000万!五家高校核心专利成果集中签约

会上,“江苏省专利(成果)拍卖季生物医药产业重大项目”进行了集体签约。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的“用于诊断或治疗表达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癌症的新型标记靶向剂”项目;来自南京大学的“靶向神经系统的体内自组装siRNA的设计和应用”和“五谷虫蛋白技术”项目;来自中国药科大学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靶点治疗复杂制剂转让及开发”项目;来自南京工业大学的“一株解脂耶氏酵母发酵生产神经酸”项目,分别与苏州四体康宸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艾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金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宁丹新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华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签约。其中,签约金额单项最高达5000万元,五项签约总金额过亿元。知识产权的变现,助推了产业链的升级,也为创新注入了更多的动力。

长三角协同共建共享助推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为加强长三角南京(都市圈)科技合作,提高长三角区域内创新信息的有效整合与需求对接,在2023年度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指导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与转化联盟与长三角生物医药协同创新联盟合作共建“长三角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信息平台”。平台拟收录展示长三角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的新药项目、关键技术、研究平台、仪器设备等详细信息,供企业查询和对接。促进区域内项目、技术和人才交流互动以及设备资源共享,推动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掣肘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推动长三角打造世界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跨国技术转移再添新力量中俄生命健康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落地南京

在加快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转化的同时,江苏同样关注跨国技术转移,以此作为加速科技创新、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和科技创新成果,在活动现场,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转化中心与俄罗斯联邦医疗技术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中俄生命健康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共建中俄科技交流平台,共享先进科技成果和创新发展经验,对推动区域间医学领域交流合作,促进江苏省、南京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大核心技术成果公开亮相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聚焦生物医药创新专利成果,筛选7项前沿技术、拥有核心知识产权、产业化可行性高、应用前景广阔的成果项目在会上进行路演。路演项目来自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脑科医院、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省内及长三角高校院所,项目涵盖靶向神经系统的体内自组装siRNA的设计和应用、细胞外囊泡阵列慢性肾病诊断试剂盒、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神经电生理导航系统研发、基于MYB癌基因的肿瘤小核酸靶向创新药物开发、兼具减轻卒中损伤、促进神经修复作用的脑卒创新药物的研发、基于深度学习的肾脏病理切片细胞识别方法及系统等医疗器械、创新药领域。现场企业代表、投资人纷纷表示有兴趣,自主进行接洽对接。路演活动搭建了产学研金沟通交流的桥梁,为江苏省乃至长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会上,还进行了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结业证书颁发仪式,10位优秀技术经理人代表获得授予结业证书。

江苏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完善全省技术转移生态体系,持续打造“揭榜挂帅”技术转移品牌活动,充分发挥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作用,营造更加良好技术转移氛围,集聚省内优质资源,抢滩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江苏省在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的快车道上强势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