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工作要闻

科技人才创新论坛暨南京国际人才供需对接活动成功举办
责任编辑:南京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3-05-19 17:45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近日,市科技局会同栖霞区,在栖霞紫东创意园会议中心举办了“有‘宁’才更好—‘栖’待英才,智迎未来”科技人才创新论坛暨南京国际人才供需对接活动,与到场的学术界、产业界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海内外优秀人才,共享魅力栖霞的发展成果,共商创新南京的美好未来。

探讨区域发展新思路助力人才强市建设

当前,南京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努力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2年,全市实现GDP总额超1.69万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7%,高新技术企业突破9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万多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20件。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排名第2,连续4年位居全球“自然指数—科研城市”第8

在当天上午场科技人才创新论坛上,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教授周蜀秦携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汪联辉、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以及瑞奕资本管理合伙人姜东星三位专家,围绕“栖霞如何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三种资源,助力南京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市”这一主题,展开主题圆桌对话交流。4位专家结合栖霞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分别从党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南京高校在平台建设、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服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如何新一轮发展中抢抓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优势,尽早布局数字城市新市政和绿色算力等角度建言献策,提出合理建议,为南京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提供了借鉴思路。

链接人才与市场提升国际资源配置实效

人才是企业的软实力,国际化人才更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南京国际人才供需对接系列活动,是全市倾力打造的拓宽国际资源配置渠道,链接项目与资本、人才与市场,促进国际合作和开放创新的重要平台之一,自2021年至今已举办了7个场次,服务创新主体200余家,国际化人才逾300人。本次栖霞区的活动,收集了3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百余个科研助理岗位需求向全球进行发布,覆盖了国内外10余所知名高校海外校友会、世界500强名校校友群、数十个海外行业协会等主要人才渠道,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人才,五千余位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人才的关注目光。供需对接活动的举办,为企业接触国际化人才创造了舞台。

了解民间艺术的精妙,体验中国传统习俗

南京国际人才供需对接系列活动,也成为在宁外籍人才了解中国文化、体验中国传统习俗的纽带,每次活动主办方都会将文化解读、民俗体验融入其中。当天下午,来自南京邮电大学的25名外国留学生应邀参加“栖霞印迹”文化交流活动,他们参观了摄山窑器物展,并通过文化讲座“摄山窑的故事”进一步了解中国陶瓷历史及摄山窑运用陶瓷语言传达栖霞人文新语境的表现方式。他们惊叹器物的精美,对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知识点非常着迷。

再过一个月,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端午节,主办方也借这次活动的机会,让外国留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民俗的由来的同时,理解其中所承载的人们追思先贤、祈福纳祥的心愿,以及对自然时令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外国留学生现场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体验了粽子的制作过程,翠绿细长的粽叶,饱满白皙的糯米,再嵌入一颗大而甜的蜜枣,在双手的折、握、绕中,组装成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粽子。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对外国留学生而言却处处充满挑战。渐渐的,大家从坐着变成了站着,似乎要把全身的力量转化为这一道道的绕指柔,制作形式也从单兵作战变成了团队协作,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为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成功喝彩,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接下来,南京市科技局将会与包括栖霞区在内的各区科技部门一起,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持续落实走心走实的政策红利,推动建立宽松宽容的机制体制,共同培育创新创业的土壤生态,致力打造礼遇礼敬的广阔平台,加快营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愿华在活动致辞中表示。

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愿华,栖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郭昌标,栖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世田,栖霞区副区长卢静出席活动;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汪联辉,省欧美同学会秘书长朱军,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周蜀秦应邀参会。